古代的印度人相信,人作为个体或部分,是有方法自然地与宇宙整体大我的力量联合起来的。他们称宇宙的整体为“梵”,而“瑜伽”便是达到了“梵我合一”的境界。印度古代的经典,一再提到“瑜伽”,就像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儒家、道家也有类似相同的说法“天人合一”,便是同样的意思。
静坐原理:
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“精微能量系统”,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:
其一是三条经脉:左脉、右脉和中脉。
其二是七个能量中心(Chakra 轮穴),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、腹轮、脐轮、心轮、喉轮、额轮和顶轮。
其三,这个“精微能量系统”最重要的部分称为“灵量”。
只有在适当条件下,这个沉睡的潜在能量才会被唤醒,并通过其上的几个能量中心,沿脊椎神经到达大脑顶部的神经丛,最后穿越顶轮。此时我们便接通了宇宙的能量(合一),同时进入真正的静坐状态。
在过去,瑜伽练习者都要通过长期和艰苦的修行,洁净自己的身体,「灵量」由下而上逐个流通每个轮穴,最后才能到达顶轮,「灵量」穿过顶轮与外界无所不在的宇宙整体生命能量合一,实现他的「自觉」(self-realization)。
霎哈嘉瑜伽练习者能在短时间内把潜藏在脊柱底部的「灵量」发动起来,沿中脉提升至头顶,并把顶上的轮穴打开少许,然后借着外界宇宙能量的帮助,滋养及流通身体其它各个轮穴。
当一个练习者自觉的稳固下来,冥想训练中便能激发这个「灵量」
「灵量」沿中脉提升至顶轮时,会在头顶上方及两手手心自觉到阵阵凉意。旁人用手掌去探测,亦可感到一阵清凉的细微振动如风一般冲击掌心,这表示「灵量」真的升起,而不是一种心理作用或主观的感受。
练习一定时间以后,与宇宙整体生命能量的沟通便得到巩固,练习者亦能发展出一种新的意识知觉能力。通过这种新的意识知觉能力,我们可以在指掌上感知到自己体内相应脉轮的能量状态,从而给自己医治。这种新的意识能力不但让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能量状态,纠正自己的错误,同时我们亦可感知到他人身体的问题,并且帮助他人改善。